8月,荆州市纪南文旅区纪南镇岳场村连片稻田一望无际,整治一新的4000亩高标准农田平整开阔,灌排水渠纵横交错,勾勒出一幅幅乡村和美画卷。
岳场村“小田并大田”的顺利实施,主要依托该村的“亲情网格”管理模式。
时间回溯至今年2月,纪南镇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岳场村成为示范点之一。公告贴出后,村民们顾虑重重。
“好端端的田为啥要动?”“改完了地,我家的田还能一样好种?”“真动工起来,误了农时咋办?”…… 一连串问号,沉甸甸地压在村民们心头。
岳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文介绍,全村粮油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整治土地对村民而言,是大事、新事,也是难事。”
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成为了此次项目实施的关键。
2月26日晚,该村80名“亲情包保”党员全部进组入户,“串亲戚”“唠家常”,很快便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第二天,岳场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这沟渠拐弯处还得清深点!”“田地整平一点好种一些”…… 开工后,田埂边成了新的议事点,卷着裤腿的村民主动建言。包保党员耐心倾听,及时协调,让村民真正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5月20日,岳场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工,仅用不到3个月时间。该村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近300亩,新建、更新机电灌溉泵站8座,铺埋节能灌溉管道6300米,新建加固维修硬化灌溉渠道1万余米,农业基础设施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岳场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农村人“认人”“认亲”“认情”的特点,改变以组别、排户为单位划分网格的传统方式,建立以亲戚、宗族、朋友关系为纽带的“亲情网格”。
通过亲情包保、亲情服务、亲情解纷等机制,岳场村确保政策宣传答疑“到人”,信息反馈、矛盾调处响应“到点”,民生服务、协调维权“到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到村”,环境“门前三包”“到片”,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乡村面貌日新月异,连续二十年“零上访”。(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伍丹 李理 陈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