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丽平)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哈市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通过实施“一核、双驱、三地”,构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向北开放新高地。实施周期为5年。
“一核”,即九区、九县(市)充分发挥各自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寒地中医药文化保护与弘扬,将哈尔滨打造成为集中医药服务、康养、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核心示范城市,带动龙江中医药全面发展。“双驱”,即借助“后亚冬”效应,结合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依托百年老街中央大街和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中医药+冰雪”新业态。“三地”,即以龙江医派为主导,建设寒地中医基地;以东北药材种植为重点,建设北药生产基地;以宜居宜游的“冰城夏都”品牌为依托,建设中医药康养大健康产业基地。
根据《方案》,在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建设中,哈市将深化中医中药改革,完善传承创新发展机制,锚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破立并举,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发挥龙江医派优势,打造中医康复基地、中医儿科诊疗基地、中医肛肠诊疗基地、中西医结合基地、中医传染病防治基地五大基地;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北药种植生产加工基地;探索业态融合模式,建设中医药康养中心,打造特色旅游康养小镇,辟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
哈尔滨市将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完善中医诊疗体系。建立智慧医疗信息系统。推广10类60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实现中医适宜技术县域全覆盖,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以上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推出全国首个综合性卫生健康便民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发布哈尔滨市中医药服务电子地图,促进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利用。提高疾病网络诊治能力。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医药专科群。加快人才队伍扩量提质,打造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平台。
此外,哈尔滨市还将通过促进对内对外人文交流,增强中医药国际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中医药合作、搭建中医药服务出口平台,打造中医药国际合作新业态。坚持以点带面,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依托中医街和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搭建疾病诊疗保健、冰雪运动康养、中医药文化宣传、健康旅游体验、中医产品展销、道地药材贸易“六位一体”的展示平台。以省内外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龙江名医等为依托,在街区内开设出诊带教场地。通过中医药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