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链博会观察|一杯拿铁的降碳之路:AI时代科技如何让农业更绿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18:20:00    

“一杯传统拿铁的碳排放是1.2公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手里不是拿了一杯拿铁,是拿了一杯‘石油’——一杯石油的碳排放可能还不如这一杯拿铁。”在7月18日的链博会现场,远景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雷手拿咖啡,抛出了有趣的话题。

让一杯拿铁的排碳量下降,要从其背后的咖啡种植、牛奶生产、全链条运输、店面用电、净水器滤芯等环节着手全面降碳。拿铁只是食品行业全链条降碳的缩影。今年的链博会现场设置了“绿色农业链”板块,全面展示了农业、畜牧业等绿色化发展的全景。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食品行业正在持续推进全链条的绿色降碳化进程。从一粒种子开始,便通过各项先进技术与结构性优化,在确保食品供给及粮食安全前提下,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最终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降碳。

一杯咖啡与一根薯条背后的产业链降碳

拿铁的碳排放量为何如此巨大?其排碳量到底来自哪里?

在星巴克的展台上,工作人员介绍,研究表明,全价值链约70%的碳排放来自上游供应商。从碳足迹检测来看,原材料获取的碳足迹占比达到了84.47%,生豆烘焙则占到了3.33%,物流运输占比达到1.71%,门店制作则占到了10.41%。而在原材料阶段的产品碳足迹中,牛奶占了80%、咖啡豆占16%、包装材料占4%。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星巴克作为链主企业,在优化自身运营排碳路径的同时,也主动推进供应链碳减排。在今年链博会上,星巴克中国宣布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双方将通过创新搭建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逐步覆盖星巴克100%的直采供应商和重要的间接采购供应商,精准测算星巴克中国数千个品项的全链碳足迹,定制减碳路径,开创“全链协同减碳”的全新模式。

据了解,基于远景研发的“方舟碳管理系统”,星巴克为来自不同垂直领域、不同规模的供应商呈现各环节的碳排放现状,并提供解决方案。

如乳业是星巴克价值链中最大的单一碳排放源,星巴克与远景共同开发星巴克中国可持续乳业数字化管理工具,制订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试点牧场正推进一系列减碳项目:通过采购绿电,建设光伏设施优化能源管理,同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实施精准喂养,以实现“牧场碳足迹”的精细化管理,持续迭代降碳策略。星巴克还在其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实现了100%使用绿色电力,每年减碳量相当于80万棵咖啡树的碳吸收量。此外,星巴克在业内率先推出严格的绿色门店认证体系,并实现绿色门店100%采购绿色认证的电力。

事实上,星巴克并非唯一从全产业链上实现全面节能减排的链主企业。在本届链博会上,麦当劳中国与宾堡、凯爱瑞、麦肯、三元食品、圣农、首农集团等11家供应商伙伴以中国“麦链”形式首次亮相,并联合发布“麦链”倡议,扎根中国,链接全球。

据麦当劳中国介绍,公司的土豆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当时,麦当劳与薯条供应商辛普劳开启调研和试验。1993年,辛普劳北京工厂生产的薯条正式供应麦当劳餐厅。历经40年,土豆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辛普劳中国的土豆年收获量从早期的几千吨,到2002年突破2万吨,2025年预计达9.2万吨。

产量提升的背后,麦当劳中国的土豆种植模式也经历了升级。早期农户以人力加牲畜种植,每户仅种十亩左右;如今已形成规模化现代农场,播种、施肥、收获全流程机械化,GPS导航让播种作业更精准。作为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的成员,三家薯条供应商与农民伙伴共同推进轮耕轮种、滴灌节水、土壤健康测试等再生农业技术,目前已在4万多亩农田实行轮作,并通过冬季覆盖作物种植避免水土流失,推广检测技术为土壤定期做“体检”。麦当劳中国供应链学院已经为5000多位种植土豆的农民提供了再生农业培训。

从农场到餐桌,绿色农业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

“近年来,中国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绿色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绿色农业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李庆霜在链博会上介绍。

围绕着如此规模的市场,绿色农业链的诸多参展企业展示了它们的绿色方案,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AI等科技已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有力助手。

“现场展示的蛋鸡、茶酒、生猪等项目虽然分布在我们产业不同的板块,但其实每一个项目都是全产业链项目。”正大集团杨帆告诉记者,例如正大的内蒙古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4.0项目,该项目集种植、饲料加工、育种、商品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零售为一体,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种养结合发展粮食、水果种植,实现了养殖粪水100%资源化利用;通过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2%以上,实现了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并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首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今年,正大集团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升级了食品安全标准,立足鸡、猪、蛋、水产几大品类,在行业内发起 “无抗健康餐桌”计划,并推出一系列包含鸡蛋、鸡肉鲜品、以及猪肘饭、饺子、香肠等无抗系列深加工食品在内的正大无抗系列新品。

科技的加持正在让农业更加智慧。杨帆介绍,正大泰国榴莲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引入扫码溯源系统,实现从果园、工厂、关口到渠道全链路透明化;面向生猪养殖户,正大推出了正大猪博士App,可实现养殖技术的AI智能问答。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在农业生产上以小农户居多,他们面临气候变化时本身就很脆弱,怎样让这些小农户实现产量增长,获得经济收益很重要。为农户提供更多工具就非常重要。”雅苒中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家产业链涵盖肥料生产到农业咨询的挪威公司1972年正式在中国成立了分支机构。2021年,雅苒创立了农业知识分享和技术服务平台“问问农”,致力于连接农户与农艺专家,平台为农户提供农艺知识视频及文章、在线农艺咨询等服务。截至2025年,雅苒“问问农”数字生态系统已覆盖594万农业行业相关用户,拥有447万线上用户。

此外,在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的展台,立着一座丰收之塔,寓意从一粒种子到万家餐桌的丰收故事。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先正达推出的MAP智慧农业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作物机理为核心,针对主粮作物智慧化种植场景,将农艺知识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模型,为农户提供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种植定量决策方案。目前线上服务面积超过1亿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姜樊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