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有多位家长发现,孩子图省事,写作业找AI“代劳”,直接将答案或作文“搬”到本子上。家长们对这一情况热议的同时,也分享了各自巧妙引导的好办法。有老师建议,应让新技术成为学习的好帮手,而非代写作业的“枪手”。
作业带“AI味”
小刚上小学5年级,作业包括每周写一篇作文。妈妈注意到,孩子写作业总拿着手机,边看边写,10分钟就写完一篇500字的作文。
她读了其中一篇,发现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AI味”。整整一段,都是排比句,虽然读起来挺顺口,但显然与实际生活不符。一问,孩子承认是让AI写的,只要给出作文题和要求,立马生成了作文,自己直接照抄。
市民杜霞也发现这个情况,儿子上初一,写数理化作业,速度比平时快很多,而且没有“冥思苦想”的情况。她起初觉得孩子的解题能力提高了,这些题目没难度。可很快得知,孩子压根没有自己思考,而是直接用AI搜答案。
杜霞与几位家长一聊,发现并非个例。在一些中小学生手里,AI变得“无所不能”:从作文日记,到数理化生,再难的作业,似乎都能“分分钟搞定”。
照搬不可取
检查孩子暑假作业时,市民周娜一眼看出,好几篇英语作文都是用AI完成的。她本身是一名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对自家孩子的英语水平心知肚明,“她才上初一,很多语法、词汇没学过,根本写不出这么高水平的句子。”她让女儿再写一遍,果然露馅了。
不过,周娜并未指责女儿,而是耐心引导。她觉得,孩子会用AI,说明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作为家长,不能将新技术视为“洪水猛兽”。但另一方面,写作业是让孩子学会思考,温故知新,应该独立完成。一番交流后,女儿意识到问题所在,把英语作文都重写了一遍。
市民刘女士的做法是,先肯定AI生成的作文“有水准”,但也指出了“AI文”的不足,比如内容空洞、表达模式化等。随后,她鼓励孩子“你会比它写得更好。”孩子听后,放下手机,自己写起来。
还有家长,担心直接通过AI获取答案会形成依赖,便与孩子交流使用AI的原因。如果是没学会,会引导孩子利用假期复习知识点。但有些题太难,允许孩子“请教”AI,获取点思路。这样做,可以杜绝“过笔不过脑”。
应合理使用
小周开学将升高二,她选了文科,学习中常用到AI。“现在的知识点很活泛,决不能单纯死记硬背。”她举了个例子,学习历史时,可以让AI“情景再现”一些历史事件,很容易就记住了。同样,高中生小刘在数理化学习中,也会借助AI。他说:“有些复杂的实验原理、步骤,通过AI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演示,学起来更轻松。”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表示,“抄答案”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写作业的目的,是让自己学会思考,这远比获取“答案”更重要。学生应该正确使用AI,利用它优化学习方式,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的补给、知识面的拓展。
多位家长、老师认为,应该利用好AI的创造性,把它变成学习的好“助手”,而非简单的“解题神器”。记者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