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已从“治好病”延伸至“感受温暖”。拥有医疗技术的高度、科研水平的深度、人文关怀的温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大河健康报联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策划、开设“医路温暖”专栏,深入一线挖掘河南医疗领域“暖心服务、人文关怀、耐心沟通”的医患故事,展现河南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密码和“硬核”实力,突出医生群体的专业坚守、人文温度与奉献精神,增进公众对医疗行业的理解与支持。
□策划 王丽娜 执行 记者 孙倩文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医路温暖”
代表人物:张力
身份: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主任
从业感悟:要用最少的钱,为患者解决最大的问题。
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长廊里,总能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步履匆匆。他时而俯身与患者沟通,时而蹙眉与同事交流。这个永远与时间赛跑的身影,正是心血管外科八病区主任张力。
三十载春秋,一万多个日夜,张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手术台上,他是敢于向“生命禁区”亮剑的开拓者;在患者床前,他又是为每一分治疗费用“精打细算”的贴心人。

河南省胸科医院供图
倾情医学屡创新 技术领军业务精
1995年,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张力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面对省内大血管疾病治疗几乎空白的现状,这个青年医生在日记本上写下:“要让河南患者在家门口看上病。”
三十年临床工作期间,他创造了大血管外科领域11个“河南省首例”:1998年实施首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2017年成功实施河南省首例经心尖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第一例胸部小切口弓部去分支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2023年实施首例全腔内高危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等,每一次突破都在改写河南心血管外科的技术版图。
2023年,张力团队成功完成高难度的“巨创手术”(Bentall+全弓置换+胸腹主动脉置换+肋间动脉重建),这项堪称心血管外科领域“天花板”的技术,涉及多处重要脏器及分支血管,对手术团队的体力和技术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张力耗时12小时成功完成了这台手术,不仅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为河南省胸科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增添了一座“心”的里程碑。目前,在国内能够独立开展该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心系患者 “省钱”是必设环节
“要用最少的钱,为患者解决最大的问题。”“除了考虑病情,我们还要顾及患者的经济条件,为他们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在工作中,张力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病例讨论时,“省钱”是必设环节;手术中,他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缝线开支、降低输血成本等方式,为患者节省费用。

河南省胸科医院供图
2022年,张力面对患有严重主动脉根部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宝中,考虑到他正值壮年,为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决定在对主动脉病变部位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的同时,将发育短小的左冠瓣进行修复、保留,尽全力保留修复患者的自体瓣膜。
“省下1.4万元瓣膜费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张力不仅帮患者省钱,更重要的是,术后患者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样的“斤斤计较”贯穿始终:查房时他口袋里装着计算器,为每位患者核算最经济的治疗方案;病例讨论时他坚持“三问原则”:效果是否最优?费用是否最低?替代方案是否可行?在他的推动下,科室建立贫困患者救助基金,累计为300余个家庭减免费用超500万元。
2020年商丘先心病筛查行动中,张力带着团队走遍9个县区,224名心脏病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此后,他每年至少20次深入基层:在豫东农村手把手教村医识别先心病症状;在豫西山区为学校制订课桌椅高度标准;在豫南社区开办高血压防治讲座等。
张力既是大血管领域的“破局者”,更是贫困患者的“守财人”。正如他所说:“好医生的标准,是让患者病着进来,挺直腰板出去。”此刻,无影灯下又一台手术即将开始,而张力,早已握紧了生命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