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人被吵得睡不着,有人月赚30万,近期大量出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0:03:00    

随着盛夏气温攀升

多地市民反映

最近晚上的蝉鸣声

甚至能将人从睡梦中吵醒

为何晚上的蝉鸣声这么大?

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表示

绿化密集程度、路灯亮度和个体差异

与蝉鸣声大小都有密切关系


雄蝉鸣叫其实是“相亲广告”

温度越高 “喊”得越卖力


“目前叫得最响的是蝉(学名为黑蚱蝉),

它们并非天生‘夜猫子’。”

厦门市绿化中心专家佘震加解释,

会叫的蝉通常都是雄性,

雄性蝉的鸣叫行为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

一是求偶需求,二是领地宣告。


资料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雄性蝉的鸣叫本质是‘相亲广告’。”佘震加打比方,白天温度升高至25℃以上、光照充足时,雌性蝉活跃度上升,此时雄性通过高频鸣叫展示健康状态。其腹部发音器每秒可伸缩约1万次,经中空腹腔共鸣后,声音能传送50米-100米远。“温度越高,‘喊’得越卖力。”今年6月下旬持续高温,恰好为蝉提供了“放声高歌”的条件。

“自然状态下,蝉夜间几乎不叫,

除非遇到极端情况。”

佘震加分析,

当前城市蝉鸣“跨昼夜” 现象,

主要与环境干扰及个体差异有关。

佘震加表示,

一些蝉的确将路灯当成了太阳。



有人月赚30万
近期大量出现 不少人夜晚出动


有人因为蝉睡不着

但也有人“抓住商机”,大赚一笔


近期,一到晚上就有一群“神秘人”,出没在山间树林、公园、河堤等,拿着手电筒、拎着塑料袋,目不转睛地在树上找什么……99.99%的概率,他们在抓知了猴。知了猴是蝉的幼虫,蛋白含量高,口感比蝉更好。据了解,最近很多人晚上出动,抓知了卖给餐馆,一天能捉12-15斤,净赚2000多元


90后山东女子陈女士白天精准定位知了猴洞,肉眼堪比探测仪定位,一抓一个准,2小时能抓五六十个。陈女士接受@第一现场 采访时表示,要找那种很小、外皮比较薄、形状不规则的洞,找到之后很有成就感,特别解压,这是属于很多人的童年乐趣。


小陈在浙江余杭经营一家面馆,每年到这个时候他会推出“知了面”,卖给食客吃。小陈表示,“大概6月中旬,就有不少人开始上山抓了,现在往后再过一个多星期会多起来。知了猴都是晚上出来活动,晚上8点左右是抓知了猴的最佳时间一般我都是那个时候去收购。”


7月2日,据青岛平度某批发市场一名商户介绍:知了猴现在每斤105元二十多年前,才十七八块钱一斤。”



自从山东济南辛丰村引进了金蝉苗并试验养殖后,每年夏天全村村民靠销售金蝉,就能营收430万元。村里最大的养殖户肖光森,他拥有40亩柳树、榆树和苹果树,每年夏天,每亩地在最高峰时期,每晚就能捡拾约1500只金蝉蛹。


蝉蛹的价格每只1.2元钱,如果要带着孩子自己来捉,则每只约1.5元钱。靠着这40亩土地产的蝉蛹,肖光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额外收入30多万元。



四类人群不宜食用


知了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知了也容易携带细菌、寄生虫以及重金属等,不宜多吃。


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


过敏体质者:知了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几率高,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肾病患者: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


痛风患者:知了蛋白质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风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肝病患者: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


来源:厦门日报、第一现场、大众日报、齐鲁晚报

编辑: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