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首日,明媚春光激发市民游客踏青赏花的热情,恰逢全城布展模式升级后的上海国际花展正在举行,沪上多座公园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5月1日)了解到,“五一”假期首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辰山植物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古猗园分别迎接游客4.6万人次(双子山观景平台9200人次)、4.3万人次、2.6万人次、2.6万人次、2万人次、1.1万人次、8000人次。
上海公园绿地高涨的人气还带动了周边的商旅文体项目,实现了市民游客和相关产业经济的双赢。

上海植物园内,游客拍摄当季“花旦”——杜鹃和月季。 图片来源:上海植物园
“西郊达菲”们的玩偶卖爆
近年来,悉心的养育和成功的推广,让上海动物园诞生了一批动物“网红”,诸如被爱称为“西郊达菲”的棕熊“军军”、“顶流虎妞”孟加拉虎“红糖”。
今年清明小长假,“红糖”人气爆棚,上海动物园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红糖”展区实行单向通行,每批次参观时间约为10分钟。这次“五一”假期,上海动物园限流措施更加严格,将“红糖”展区每批次参观时间压缩至5分钟。
雌性孟加拉虎“红糖”出生于2024年8月10日,被母虎抛弃的它被“两脚兽”奶爸们当成了宝贝,从恒温箱中拿出来后在一个标有“红糖麻花”的大纸箱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此得名。
去年底,四个月大的“红糖”从人工育幼室“毕业”,转移到展区,顿时俘获了更多“两脚兽”的爱,热度甚至赶超了前“西郊顶流”棕熊“军军”。
“红糖”十分懂得“营业”,遇到每一个靠近玻璃的市民游客,都争取互动,还会时不时假装伏击一下,这种软萌的撩拨可谓男女老少“通杀”,市民游客不禁感慨:“这只大猫也太会了!”

5月1日,上海动物园“红糖”展区。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已经长大了不少的顶流虎妞。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不让“红糖”独占春色,这次“五一”,上海动物园隆重推出了“军军”的妹妹——今年元旦出生的“玫玫”,刚满4个月的它每逢单号展出。
饲养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由于妈妈“雅雅”极其宠爱“玫玫”,在它出生后寸步不离,兽医怕贸然接近引发母熊护崽的应激反应,直到1月27日用投喂到远处的食物引开“雅雅”,迟了近一个月才确认了“玫玫”的性别。
“玫玫”是广大网友和园方共同选出来的名字,在4月28日正式对外公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玫玫”这个名字的人气一骑绝尘,因为米妮为达菲熊制作的玩偶朋友名叫“雪莉玫”(ShellieMay),而“玫玫”正式和上海市民游客见面的时间正好是五月份(May)。
“军军”和“红糖”火了后,市民游客对相关文创周边的期待值拉满,上海动物园顺应呼声开出文创店。截至目前,在售文创产品超过900种,今年以来,累计销售额已达200万元,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现在,“红糖”和“军军”的文创产品一个月分别能卖出4000多件、1000多件。专为“军军”“玫玫”设计的“潦草小熊”玩偶已经成了上海动物园的招牌伴手礼。

吐舌头的“玫玫”,萌得让人融化。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潦草熊”文创。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花与音乐创造“转角”惊喜
2025上海国际花展4月18日开幕,为期24天,花展展览总面积达到390公顷,为历届之最。
这项新纪录的幕后推手是全城布展模式。上海国际花展不再由上海植物园一家独办,转变为2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15个城市主题节点联办。花展面积成倍增长的同时,可及性、丰富性也大幅提升。
这届花展,上海植物园为“行业主会场”,黄浦新天地为“城市主会场”。同时,设置“花荟品徐汇”(徐汇区)、“卉聚前滩里”(浦东新区)、“花开南上海”(奉贤区)、“花漾年轻城”(临港新片区)、“浪漫滨江岸”(上海滨江森林公园)5个分会场及15个城市主题节点。
徐汇区分会场4月28日开展,展期持续至5月11日,其主展区设在衡复音乐街区(襄阳公园及汾阳路—复兴中路—宝庆路—淮海中路),并联动13个街镇搭建主题景点19处,串联全区公园绿地和17家市民园艺中心。
今天的淮海中路被各色美丽的鲜花簇拥,经过上音美育楼前绿地的市民游客惊喜地发现一架花园中的钢琴,一些会弹钢琴的人一时技痒,坐上演奏一曲,演奏者、围观者都沉浸在美妙的氛围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音乐城堡右侧的上海国际花展徐汇区分会场景点,这个卡通形象是拟人化的白玉兰。 陈玺撼摄

上音美育楼前绿地,钢琴花园向每一位市民游客开放。 陈玺撼摄
上四年级的李皓泽今天弹奏了一首舒伯特的即兴曲,在琴键前成熟稳重的他听到周边叔叔阿姨的赞叹和掌声后,十分害羞:“我觉得在花园里弹琴,很自由很舒适”。
更大的惊喜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而出现,上音美育楼二楼阳台向下“流淌”的鲜花瀑布源头,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优雅地吹奏起萨克斯名曲,由肯尼基改编自中国经典民歌的《茉莉花》。
曲毕,一位青年歌唱家接过麦克风,用浑厚的嗓音演绎了歌剧《卡门》中最富激情的男中音咏叹调《斗牛士之歌》,以及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玫瑰三愿》。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阳台音乐“快闪”活动将在“五一”假期随机“闪现”,有兴趣的市民游客不妨去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附近碰碰运气,尤其是靠近淮海中路的上音美育楼和音乐城堡。
2021年起,上海逐步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得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截至2023年底,已有86个单位附属绿地“打开”,开放绿地60多万平方米。上海音乐学院开放绿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绿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市民可以与6栋历史建筑亲密接触。
“衡复音乐街区里的花展少了音乐岂不可惜?我们提出想法后,得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力支持,就有了这一份独特的春日美事。”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局长龙佼表示,花展不应是老百姓走进公园绿地才能欣赏到的限定版展品,应当是“家门口”附近的风景、日常生活“转角”就遇见的美好惊喜,徐汇区未来将进行更多“花卉+音乐”的尝试,给市民游客带来新鲜的幸福感。

花园+音乐的独特“快闪”,令路人陶醉其中。 陈玺撼摄

鲜花阳台和歌剧特别般配。 陈玺撼摄
“走出去”让花与商业互动
荷兰库肯霍夫郁金香节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在门票、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全球买手齐聚荷兰,将郁金香球茎带到世界各地,造就了一个年出口额达100亿欧元的巨大市场。
8000多公里外的上海,正在举办的上海国际花展也被寄予“转型”厚望,以花为媒,撬动消费和经济的杠杆,成为结束后仍能持续造福城市的“永不落幕”盛事。
记者今天在第一八佰伴门前的广场上看到,一座以鸢尾和月季为主题花卉打造的春日花园成了许多路人驻足拍照的“打卡胜地”,其中,就有上海植物园自主培育的鸢尾‘甜蜜’系列,突破传统鸢尾生态局限,兼具耐40℃高温与-30℃严寒的双重抗性,在盛夏能形成绚烂的低维护景观,使养护成本降低30%。

主题为“绘花——都市花镜·植愈时光”的公共空间。 陈玺撼摄
“转变传统花展的办展思路,其实整个城市都可以是舞台,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大规模‘走出去’。”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表示,这是上海植物园与第一八佰伴一次追求双赢的尝试。借助第一八佰伴高流量的平台,上海植物园充分展示了上海自主培育的新优特色植物,第一八佰伴则依托上海植物园的技术全面升级了景观,在节假日用“网红”城市主题节点吸引全国各地的客流。
无独有偶,辰山植物园与松江印象城合作,将园内特色植物牡丹、芍药与现代商业融合,打造了一系列艺术花展、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活动。

“音乐城堡”和乐高互动,花卉园艺与商业的精彩融合。 陈玺撼摄
上海植物园在今天的“花漾生活市集”上还推出了白玉兰和宝华玉兰形状的文创冰淇淋,用更强的视觉、味觉刺激引发人们对上海市花白玉兰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宝华玉兰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
宝华玉兰原产于江苏宝华山,属于极度濒危物种。目前,上海植物园已成功引种保育,是园里的“大明星”。
帮助白玉兰打破“高冷感”,去年,一项针对白玉兰的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公布,彰显了上海对市花的高度重视,以及扶持它“逆袭”的决心。让高挂枝头的市花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发相关文创周边是值得鼓励的尝试。

上海植物园新推出的文创冰淇淋。 图片来源:上海植物园
原标题:《“五一”首日上海多座公园游客超两万,“玫玫”和鲜花让人幸福也造福城市》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