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农谷瞭望|“荒庄精神”,在黄河岸边生根发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08:43:00    

8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荒庄村,暑气正盛,村室外却热闹非凡。身着自己最漂亮衣服的村民们,在阳光下自信地走上“T台”,或轻盈转身,或挥手微笑,脸上写满了幸福和自豪。

这是荒庄村的一次“时尚课堂”,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精神文明建设课。组织者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冀敏——这位来自省委办公厅的二级调研员,邀请了省办公厅退休干部前来指导,帮助村民们练习仪态、提升气质。“我们不只是展示美,更是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冀敏说。

眼前这一幕,是荒庄巨变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驻村以来,冀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田间地头、滩区林地、百姓家中走访调研,推动形成“干部敢干、群众愿干”的基层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她已协调解决民生问题56项,帮助脱贫群众就业11人,协调企业吸纳就业上百人。

记者来到家庭困难的村民尚建厂家。厨房屋顶在村集体帮助下完成了改造,洗衣机也送到了家中。提起之前的一场暴雨,让这位朴实村民眼眶泛红,他向记者展示了与冀敏的聊天记录:“下雨了,你家还好吧?”简单的一句,传递出一位基层干部对村民发自内心的牵挂,尚建厂的女儿总是亲切地把冀敏叫作“姑姑”。

受村里温暖氛围的影响,尚建厂也在悄悄传递善意。前段时间,他探亲途中遇到一对老人因急转弯摔倒在路边,鲜血直流,路人却视而不见。他毫不犹豫将老人送到医院。老人想留下他的姓名和住址,他只留下一句话:“我是荒庄人。”这一句话,道出了“荒庄精神”的真谛:不为名利,只为善行。

近年来,荒庄村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和“每月十号党日”制度,推行“学、述、诵、誓”四步学习法,全面提升党员素质与治理能力。村“两委”坚持“月总结、周小结、日复盘”,让干部履职制度化常态化,“老带新”机制让年轻力量快速成长。

文化振兴是荒庄的另一个发力点。冀敏牵头修编村史,村民捐赠老物件、口述旧时故事,初稿《荒村·记忆》已完成12个篇章4万余字。麻糖工厂、直播小院、调味品加工厂等项目相继落地,7处闲置宅基地被盘活,千亩林地上的赤松茸林下经济初具规模,产业、文化与治理协同并进。

“我驻村171天,收获最多的,是信任与温情。”冀敏说,“党委政府的支持是我们的底气,村干部的执行力是我们的抓手,群众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从群众“愿意听、信得过、跟着干”的第一书记,到不留名做好事的村民,再到不断尝试新技术的老党员,一种向上、向善、向实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持续涌动。(刘亚鑫 张萍萍 闫征帆)

编辑:杨针针

审核:马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