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写:陪伴与守护——与导盲犬同行九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2:42:00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题:陪伴与守护——与导盲犬同行九年

新华社记者田颖、岳媛媛、张博群

在北京地铁“通勤大军”中,人们或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只身着红色马甲的拉布拉多正引导一位中年视障人士在人海中穿行。

今年满12岁的“芒果”是一只导盲犬,而这件红色马甲正是它的“工作服”。

“这是我的导盲犬‘芒果’女士,也是我的家人。”视障人士王志华这样介绍这位相伴九年的伙伴。在“芒果”的帮助下,王志华不仅可以乘公交或打车穿越大半个北京,通勤上班,甚至可以坐高铁、乘飞机远行。

如今,越来越多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向导盲犬敞开大门,更多中国视障人士得以享受导盲犬带来的便利与陪伴。在4月30日国际导盲犬日到来之际,王志华和“芒果”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这一悄然发生的变化。

现年43岁的王志华与同为视障人士的妻子在北京工作、生活。“最初听说导盲犬是盲人的第二双眼睛时,我想没有一个盲人不心动。”王志华回忆道,正是这句话激发了他领养导盲犬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等待,2016年王志华在中国导盲犬培训基地与“芒果”结缘,从此开启了长达九年相互陪伴的生活。

“芒果”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导盲犬。陪伴王志华乘坐飞机、地铁时,它就安安静静地趴在地板上。“有一次,直到下飞机,乘客才发现机舱里还有一只导盲犬。”王志华说。

导盲犬训导员在一处街道对在训犬进行训练。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据“芒果”的培训学校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介绍,像“芒果”这样的“毕业生”至少可以记得住30个口令和5个以上目的地。这一培训基地是中国首家提供导盲犬繁育、培训、应用等专业指导的非营利机构,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向视障人士免费提供400余只导盲犬。中国于2018年颁布了导盲犬国家标准,为导盲犬培训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在王志华工作的公司,“芒果”有一张印有名字的工牌,以便其自由进出工作场所。当主人工作时,它就趴在主人脚边安安静静地休息、等待。王志华打趣说,“芒果”对自己的身份很自豪,“能感受到被尊重,走路从来都仰着头”。

如今,王志华无论带“芒果”走到哪里,遇到更多的是接纳和友善。但他曾经也为带导盲犬打车被拒载而苦恼。也正因对视障人士这一困境的关注和发声,王志华2019年受邀加入滴滴出行,参与设计并推出导盲犬无障碍出行服务。

该项服务为平台注册的携带导盲犬用户优先派单,并通过语音播报和短消息等形式,提醒司机为携带导盲犬乘客提供必要帮助。司机在服务此类用户后,会获得荣誉勋章、每单10元等多种激励。

据悉,该服务自2020年9月上线以来,截至2025年3月,已覆盖139个城市,超过310万滴滴司机完成了无障碍服务认证。

“这些年来,整体环境在不断改善。”王志华感慨道。2015年起实施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规定,视障人士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许多地铁站也已张贴“欢迎导盲犬”的标识。公众对导盲犬的接受度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盲人也开始走出家门。

导盲犬训导员为在训犬穿戴装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023年,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法律形式保障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时能够获得便利。

相伴九年,“芒果”不仅是王志华的“眼睛”,更是他的家人。回忆初相识,王志华记得它引导自己过马路时,起初只是执行标准动作。“当时和我还没有什么感情。”但熟识后过马路,“芒果”会用头挡在王志华的腿边。

“芒果”曾多次为王志华抵挡风险。“遇到危险时,它会毫无保留地保护我。”王志华说。

讲到这里,“芒果”仿佛听懂了一般,站起身来走到王志华身边,用头轻抵他的膝盖。“知道我们在夸你,是吧?”王志华边说边抚摸着它的头。

但12岁的“芒果”已接近“退休”年龄,谈到未来,王志华心情有些沉重。九年来形影不离,连妻子都打趣说:“你和‘芒果’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还多。”前些年妻子的导盲犬“小杰”离世,让夫妻二人均体会到别离的沉重。“那一个月,家里一点声音都没有。”王志华回忆说。

如今,王志华夫妇还不断为“芒果”即将到来的“退休”做心理建设,希望用无条件的爱与呵护,守护这个陪伴他们多年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