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家合资财产保险公司正式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8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近日发布《关于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变更股权的批复》,同意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史带财险11.4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史带财险成为国内第三家合资变身纯外资的财险公司,且是第五家合资变身纯外资的保险公司。
据了解,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前是史带财险的唯一中资股东,史带财险另外两家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与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两家公司最终控股公司同属于史带国际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股权变更后,史带财险将由外资全部持股,成为一家外资独资公司。
从史带财险经营范围来看,该公司承保人民币和外币的各种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机动车辆保险、飞机保险、船舶保险、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农业保险、保证保险等业务;办理上述各项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和法定保险业务。
近年来,合资险企变外资的情况并不少见,史带财险至此成为第五家“合”转“外”的保险公司。
回顾来看,成立于2014年的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由法国安盛集团与国内股东合资组建。2019年,安盛集团完成从中国股东手中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实现由安盛集团全资控股,成为外资全资财险公司。
2021年,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持有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后者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实践证明,外资机构是引资、引智、引技的重要桥梁纽带,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不少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深耕中国市场必将大有作为。”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保险公司由合资变纯外资,背景在于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如放开外资控股限制)、中国保险市场增长潜力大,以及部分中资股东因“退金令”等退出。近年来,年均约一家的变身趋势,体现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希望通过独资掌握更大经营自主权,发挥国际经验优势。
针对已有多家保险公司由合资变身纯外资,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表示,这反映出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外资保险的增多,有利于更好吸引外资,更好促进外资进入市场,打造出差异化的竞争格局。随着股权结构的调整,未来保险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将会逐步形成,外资独资形式有望形成保险行业的鲶鱼效应,不断提升产品多元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创新力,这也是未来保险行业趋向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整体而言,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期许,如可能凭借国际经验和资源,在特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外,外资的进入可能带来新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在业内人士看来,变身纯外资对一家公司而言,一方面,治理结构、经营策略可能调整,更聚焦优势领域,管理模式向外资标准靠拢;另一方面,对市场来说,会带来产品技术创新和竞争活力,推动行业升级。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