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绿意盎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初夏时节的古浪县,北部沙区草木葱郁,中部绿洲生机盎然,南部山区美景如画。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是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三区四带”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北部风沙线长达132公里,有重点风沙口20多个,沙化土地占县域面积的30%以上,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
近年来,古浪县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坚持“保护、扩绿、提质、增效”为主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生态治理示范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11.42万亩,全县239万亩沙化土地已得到初步治理,率先打赢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首个以县域为单位的沙漠歼灭战,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荣获全国2024年林长制激励表扬县。

生态综合修复项目让古浪县城东西两山披绿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古浪县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三北”工程六期项目3项,总投资8.25亿元,坚持“项目治沙、光伏治沙、公益治沙、义务治沙、产业治沙”五种方式,突出水源涵养、植绿固沙攻坚重点,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工程固沙、退化林修复等方式全面推进荒漠化治理。累计完成治沙造林62万亩,巩固提升14.72万亩,目前沙区综合植被盖度达36.96%,较2019年增加5.36个百分点,实现了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缓的“双缩减”良好态势。
“我们利用山区宜林荒山荒地荒滩、退化林地等空间,实施造林种草、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依托县城东西两山生态修复工程、黑松驿东山造林绿化等项目,完成生态综合修复24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建立了东起新堡乡、西至定宁镇长50公里,宽20公里以上的生态修复治理区,持续改善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古浪县林草局局长张连魁说。
古浪县组织实施草原植被恢复、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加大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在民权镇、十八里堡乡等山区乡镇共完成退化草原治理107.5万亩,增强生态综合修复能力,草原植被盖度从2019年的46.96%提高到2024年的50.45%。

古浪县南部山区美景如画。(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在大规模推进防沙治沙的同时,古浪县按照时间节点纵深推进国土绿化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城镇绿化,通过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村社周边闲散荒地、村内巷道、农村广场、居民庭院等区域绿化,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共完成城镇绿化美化10.4万亩,提供栽植各类苗木1600多万株,新建乡村小游园161个、城市绿地11处,新增县城绿地2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县城绿地2万平方米,古浪县获评省级“园林县城”。在八步沙林场建成全省第一个生态调蓄水池,通过水系连通、调蓄水池、农业节水等措施,有效调剂保障生态用水。
“我们对全县30.6万亩的林业资源进行了开发转化,首期达成碳汇开发4.29万吨,收益151万元,实现全市碳汇交易‘零’突破。”张连魁表示,将持续挖掘生态潜力,坚持扩绿与增汇并重,全力做好资源保护“固碳”、造林绿化“扩面”、质量提升“增汇”、创新发展“提质”文章,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主动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提高林草固碳生态功能,不断提升碳汇能力。
近年来,古浪县全面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坚持以管强护,以护促管,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735名,开发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319个,持续提升全县林草资源保护和治理能力水平。
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提升森林草原卫片执法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巡查力度。推行“三北”工程项目期建管3年、巩固期管护3年、国有林场长期管护的“3+3+N”建管模式,确保项目长期有人管护,持续巩固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