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抗病石斑鱼“游出”实验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0:09:00    

南方日报讯 日前,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成“石斑鱼无特定病原(SPF)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首批300万尾SPF珍珠龙胆石斑鱼苗顺利上市。这标志着深圳在海洋种业核心技术上迈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石斑鱼是高端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市场需求旺盛,但病害问题长期制约产业发展。虹彩病毒、神经坏死病毒等常引发大规模疫病,导致成活率低、经济损失严重。

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海大深圳研究院联合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在深圳首次构建起SPF石斑鱼繁育体系。该体系通过基因测序筛选抗病性强的亲鱼,并结合封闭式循环水系统、精准温控及水质监测,实现从亲鱼培育到苗种生产的全过程无病原管理,令苗种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抗病能力显著增强。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300万尾SPF鱼苗的成功上市,验证了技术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与传统苗种相比,SPF苗种药物使用减少50%,生长周期缩短10%,每亩可为养殖户节省成本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广东海大深圳研究院正推进赤点石斑鱼、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等特色品种的适应性培育试验。这些品种虽市场价值高,但因抗病弱、代谢异常等问题难以规模化生产。例如,赤点石斑鱼体色鲜艳受高端餐饮欢迎,但易感病;云龙石斑鱼肉质好,却有“先天性糖尿病”问题。

这三类“难养活、价值高”的品系被称为石斑鱼中的“贵族”,其种苗单价比普通品种高出30%—50%。随着技术突破,这些高端品种有望实现稳定供应,成为撬动高端水产市场的新支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在SPF基础上,进一步选育特定病原体抗性种群(SPR)和耐受种群(SPT),持续向“深蓝”要效益,建设全球海洋种业高地。

李嘉耀